资讯中心NEWS CENTER

在发展中求生存,不断完善,以良好信誉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迅速发展
资讯中心

首页-谱标服务-EI和CI源在分析哪种类型的化合物时更有优势

EI和CI源在分析哪种类型的化合物时更有优势

发布时间:2025-07-10 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9

EI(电子轰击电离)和CI(化学电离)是GC-MS中常用的两种电离方式,它们各有优势,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分析:


一、EI源(Electron Ionization,电子轰击电离)


1. 电离原理:

EI源使用高能电子束(通常为70 eV)轰击样品分子,使其电离并产生碎片离子。


2. 优势:

 *谱图重现性好:70 eV电子能量标准化,谱图稳定,便于与标准谱库(如NIST)比对。

*碎片信息丰富: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,便于未知物结构解析。

*灵敏度高:适用于大多数挥发性有机物。


3. 适用化合物类型:

*挥发性有机物(VOCs)

*半挥发性有机物(SVOCs)

*热稳定性较好的化合物

*分子量较小或中等(<600 Da)的化合物


4. 典型应用:

- 环境污染物(如多环芳烃、多氯联苯)

- 农药残留

- 食品添加剂、塑化剂

- 药物杂质分析


二、CI源(Chemical Ionization,化学电离)


1. 电离原理:

CI源使用反应气体(如甲烷、异丁烷、氨气)在离子源内形成反应离子,这些反应离子与样品分子发生温和的离子-分子反应,产生准分子离子(如[M+H]+或[M-H]-)。


2. 优势:

*软电离方式:碎片离子少,准分子离子峰强,便于确定分子量。

*适合热不稳定或易碎裂化合物:减少分子离子峰的碎裂,提高分子量确认能力。

*选择性高:通过选择不同的反应气体(如甲烷、异丁烷、氨气),可提高分析选择性。


3. 适用化合物类型:

*热不稳定化合物

*极性较强或易碎裂的化合物

*分子量较大或结构复杂的化合物

*需要确定分子量的未知物


4. 典型应用:

- 药物代谢产物分析

- 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

- 某些农药、兽药残留分析

- 复杂基质中目标化合物的确认分析


三、EI与CI源对比总结:


| 特点             | EI源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| CI源 |

| 电离方式        | 硬电离(70 eV)       | 软电离(反应气体) |

| 碎片信息        | 丰富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较少 |

| 分子离子峰    | 弱或缺失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| 强(准分子离子峰) |

| 谱图重现性    | 高(标准化)              | 较低(依赖反应气体) |

| 适用化合物   | 挥发性、热稳定化合物 | 热不稳定、极性、易碎裂化合物 |

| 谱库匹配      | 适合(NIST库)           | 不适合(需自建库) |


四、实际应用建议:


*常规筛查与未知物鉴定:优先使用EI源,结合NIST谱库进行快速筛查。

*分子量确认与结构复杂化合物分析:使用CI源,获得清晰的准分子离子峰,辅助结构确认。

*复杂样品分析:可结合EI和CI双源切换,综合分析,提高定性与定量准确性。


综上所述,EI源更适合常规、挥发性、热稳定化合物的快速筛查与结构解析;CI源更适合热不稳定、极性强、易碎裂或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分析,尤其在分子量确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实际分析中,建议根据样品特性和分析目的灵活选择或结合使用两种电离方式。


570319569

TEL:400-800-3875